优生优育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与责任。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,每年约有100万左右的先天缺陷儿出生,据统计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.6%,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。出生缺陷和残疾日益成为影响人口素质的重要问题,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。
随着国家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,提出实施“三孩”及配套支持措施,越来越多的家庭作出备孕计划,备孕年龄分布广泛,孕产妇平均年龄有所上升。对于高龄孕产妇来说,出生缺陷风险亦有所增加,更应在孕前做好充分准备。
谈到准备,大家的***反应大多是补充叶酸。的确,备孕前3-6个月需要补充叶酸0.4-0.8mg/d,以预防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。不过,若要全面科学的备孕,可不只是提前吃三个月叶酸就万事大吉了。
想要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,该做好哪些孕前准备呢?
首先,孕前检查很重要。一般建议在备孕前3-6个月进行。在许多人的认知中,孕前检查是一项无足轻重且浪费钱的项目。特别是对于上一辈人来说,从未做过孕前检查的他们也照样健康地养大了几个孩子,更是会天然的忽视这一步骤。也有人认为只要身体健康或已做过婚检、健康体检,或已经生育过一个健康宝宝,就不需要再重复检查了等等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孕前检查项目不同于婚检和健康体检,它是主要针对备孕夫妻双方生殖系统和遗传因素进行的检查,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自身生育能力状况,排除不利于双方怀孕的因素,早发现、早治疗,提高受孕成功率;一方面可以对有致畸风险的病原体进行筛查,排除一些可能导致胎儿异常的感染性疾病;此外还可以根据双方实际需要进行遗传咨询,了解遗传风险,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。由此可见,孕前检查与咨询是孕前准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***道防线。要知道,从你决定要生一个孩子开始,风险,就随之而来了。知“险”才能避“险”,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才能***程度地规避风险,减少遗憾的发生。
其次,根据双方身体情况,选择***生育时机。根据女性生理的自然规律,***生育期年龄为25-29岁,***不超过35岁,男性为25-35岁。这一阶段骨骼发育成熟,生殖器官发育完善,身体最健壮、精力最旺盛,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最为优良。所以,在受孕前3-6个月,需禁烟、酒、咖啡因等,注意膳食平衡,生活作息有规律,避免接触环境中有害和致畸因素(如放射线、装修材料、有机溶剂、杀虫剂、苯、铅),谨慎饲养宠物等等。受孕季节可以选择在春末(4、5月)或秋初(8、9月),此季节有充足蔬菜、水果和日照,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,更为重要的是,这一时期呼吸道感染、病毒流行的机会相对较少,可减少孕早期遭受病毒侵害,避免胎儿畸形发生的可能性,是胎儿安全渡过器官形成的***时期。到次年分娩,气候温和宜人,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,也利于产妇获得丰富的营养,利于婴儿哺乳和成长。新婚夫妇一般建议在婚后半年怀孕较好,因这时基本互相适应,情绪稳定,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。
一旦精子和卵子质量得到保证,那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它们顺利相遇结合在一起了。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,都是精子和卵子的完美结合!
生育期女性平均每月排出一个优势卵泡,受精能力约24小时,精子存活平均1-3天,所以***受孕期为排卵期前后2-3天。这样算来,我们就可以“打有准备的仗”了。
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,那排卵期该怎样监测呢?大致分以下两种,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:
1.自我监测:
(1)测BBT(基础体温):保证6-8小时睡眠,早晨醒后不活动,口腔舌下测体温5分钟,每天约同一时间段测量并记录。排卵时体温稍下降,排卵后上升并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来潮。生育年龄,月经规律的妇女黄体功能限于14天,排卵期相对固定,为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。
(2)宫颈粘液法:接近排卵期变得透明,稀薄,呈拉丝状。
2.医学监测:
(1)B超监测排卵
(2)内分泌测定
目前大量医学资料显示:现实生活中,大部分的妊娠都是在非计划、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妊娠,多数孕妇在停经1-2周后才想到自己是否怀孕了。其实,受孕后的3-8周就是胚胎受各种致畸因素作用的敏感期,对于无准备情况下受孕的孕妇来讲,很容易忽视致畸敏感期的保护而受到各种致畸因素影响,致使流产率升高,出生缺陷增多,影响孕产妇的身心健康。
所以,我们不仅要有物质与心理方面的准备,也要进行正规孕前优生检查,接受专业医生的优生与遗传知识指导,在夫妻双方都达到身心***的状态下受孕,就会避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,为孕育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新生命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为控制缺陷儿出生,提高出生人口素质,我院生殖健康科自2011年起开设全市首家孕前保健门诊,主要服务内容: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优生咨询、健康检查和评估指导,帮助其掌握***生育时机的选择,了解生活方式、饮食营养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孕育的基本知识,发现并消除影响妊娠和胎儿健康的不利因素,提出医学指导意见。为准备结婚的青年提供新婚性保健知识、新婚避孕知识,尽早发现影响结婚、生育的疾病,及时给予矫正。严格控制缺陷儿的出生,提高出生人口素质。